石雕獅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裝飾
石雕獅子的造型經過漫長的歷史不斷的發(fā)展和變化著。但始終是以真獅為依據而創(chuàng)造出的一種特有文采和格調的形象。這種藝術造型與自然界中的真獅形象存在著較大的差異。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,并非是一個雕技水平的高低問題,而是與其所產生的時代背景、實用功能、民族習俗和佛教藝術的影響等方面有直接關系。
在古代,石雕獅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裝飾,尤其是官府建造的一些建筑上,使用獅子作為裝飾是非常正常的。北京的很多古橋、古建筑,都能夠看到獅子的身影,就是這種原因。也因此,北京石雕獅子能夠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領域,在這些建筑上雕刻獅子,既有著美觀的作用,也能夠彰顯官府的權威,顯現一種地位的獨特性和威嚴性,同時獅子還能夠保護建筑物,為人們進行鎮(zhèn)守,可以說一舉多得。
石雕獅子頸項間緊貼著束束長毛,是用鑿子簡練地直刻構成陰紋效果,而身軀其他圓轉部位都是錘刃剁切而平,然后用平刀做起伏旋轉雕刻,而達到質感和力度的生動藝術效果。但從整體形象看,似獅類虎,紋飾上更像是獅子,特別是四肢勁健的肌肉、筋骨,更像獅子。雕工簡練,嫻熟而圓轉,技術卓越。石雕獅子在神態(tài)上有豹子那種警戒和敏捷感,但比豹子更顯威猛和剛健,虎虎生物,好像練博物館的高墻幽室都籠罩不住它的威猛之氣,取得了形象生動、氣韻貫通的藝術效果。